查看原文
其他

故宫院刊 | 赵庆淼:曲沃羊舌墓地出土子硕父鼎的意义——兼论曲沃羊舌M1为晋文侯墓

赵庆淼 故宫博物院院刊
2024-09-23

曲沃羊舌M5出土的子硕父作申姜鼎,与甘肃合水县何家畔乡出土的伯硕父鼎乃是同人所作,其中反映出晋国、西申及“伯硕父”所代表的王臣势力之间的密切关系,正是以各方共同支持周平王作为政治基础的。子硕父鼎的发现及其铭文系联,不仅有助于揭示平王东迁前后不同势力集团的分合与互动,丰富两周之际晋陕地区政治联动的历史图景,同时也为推定羊舌M1即晋文侯墓,提供了关键依据。


曲沃羊舌墓地出土子硕父鼎的意义——兼论曲沃羊舌M1为晋文侯墓


赵庆淼



2021年,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的“吉金耀河东:山西青铜文明特展”上,展出了一件山西曲沃羊舌墓地M5出土的铜鼎。该鼎系2005-2006年间科学发掘所得,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,原简报附图已对墓葬内景和器物外观予以介绍〔图一〕,而铭文则迄今未见正式著录。鉴于鼎铭出现的若干线索,适可与近年刊布的伯硕父鼎、太师氏姜盘诸铭及清华简《系年》进行联系,从而揭示两周之际王室与封国的政治互动,亦可为推定曲沃羊舌墓地的墓主身份提供重要依据,以收“转相发明”之效,故不妨撰文试作讨论,敬祈方家教正。

〔图一〕 子硕父鼎 春秋早期 曲沃羊舌M5出土 

这件铜鼎立耳微侈,深腹呈半球形,下设三蹄足,颈部饰窃曲纹一周,腹部饰垂鳞纹,其造型、纹饰与上村岭虢国墓地M2006∶59、M2012∶1及平顶山应国墓地M1∶31诸器相近,时代特征较为鲜明,基本可定在春秋早期。鼎口沿下内侧铸有铭文〔图二〕,计4行18字(含重文2),经初步辨识可释读为:“子硕父作(申)姜尊鼎,其万年,子子孙孙永宝用。”从称谓结构来看,“子”当为周代男性贵族的美称,“硕父”是字,其例同于“子邦父”(《集成》932)“子牙父”(《集成》4213)等;而“申姜”即是出自申国公室的姜姓女子,嫁作“子硕父”之妇,故为后者作器相授。

〔图二〕 子硕父鼎铭文 春秋早期 曲沃羊舌M5出土 作者摄

值得注意的是,上揭“硕父”和“申姜”之称,又同时见于甘肃合水县何家畔乡一座周墓出土的伯硕父鼎。该鼎为附耳鼎,半球形腹,内浅而圆底,置三蹄足,宽口沿下分饰窃曲纹及弦纹一周,时代或定为西周末年。其内壁铭文(《铭图》2438)作:
唯王三月初吉辛丑,伯硕父作尊鼎。用道用行,用考(孝)用享,于卿事(士)辟王、庶弟元(兄),我用与(司)赤戎(驭)方。伯硕父、(申)姜,其受万福无疆,蔑天子光,其子子孙孙永宝用。
铭言称“伯硕父”铸作祭器,希冀他和“申姜”夫妇永受祜福。综合称谓与时代因素判断,此“伯硕父”和“申姜”二人,无疑就是羊舌M5出土子硕父鼎的作器者和受器者。称“伯硕父”者,乃是标识贵族排行,言“子硕父”者,则是冠以美称,可谓称名略异,而指实无别。
按伯硕父鼎铭文所言,器主的职司为管理“赤戎驭方”,且可直接上达“辟王”和“卿士”,表明其身份属于王臣贵族。进一步说,“伯硕父”职掌西北边地的民族事务,与迎娶“申姜”作为夫人,其间显然具有内在关联。从地理背景来看,“申姜”之“申”应指西申,据研究表明,其势力范围大抵在今甘肃平凉至镇原以北一带,正与伯硕父鼎的出土地相去不远。由于所处地域的特殊性,西申和周边的戎人部族长期杂处,尤其与姜姓申戎关系密切,对西戎诸部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,故有“申、骆重婚,西戎皆服”之谓。职是之故,身领王职的“伯硕父”选择同“申姜”喜结连理,即采取政治联姻的方式,以加强周室和西申的同盟关系,这对于维护王朝西北边域的稳定至为关键。

接踵而来的问题是,伯硕父器缘何会出现在曲沃羊舌墓地。换句话说,即僻处西土的“伯硕父”“申姜”夫妇,究竟是怎样与晋国公室建立起联系的,这就要从清华简《系年》的解读中寻找答案。众所周知,西周末年由于褒姒之宠,幽王废申后嫡子而改立庶幼,王室与西申的关系一度破裂,甚至发展到刀兵相向的境地,申、缯联络西戎以为强援,合力进攻幽王,导致宗周覆灭。然而,西周的终结并不足以弥合分歧,不同政治势力围绕王朝继统问题,又展开了新的角逐,从而开启所谓“二王并立”的时期。对此,过去仅有古本《竹书纪年》可以捕捉到些许线索,今幸得《系年》记载较为详备,足以窥见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。其中第二章讲到“幽王及伯盘乃灭,周乃亡”,接着又说:
邦君、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,是携惠王。立廿又一年,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。周亡王九年,邦君、诸侯焉始不朝于周,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,立之于京师。三年乃东徙,止于成周。
据简文可知,随着幽王殒命,贵族群体因对王位继承产生分歧,以致分化形成了两大集团。首先是虢公所代表的“邦君”和“诸正”,身份多为原先供职于周室的内服王臣,主张拥立幽王之弟余臣为君,政治立场大体仍倾向于幽王。另一方面,则是以西申为首的外服封国势力,其中不仅包括缯、许在内,后来更兼晋国的加入,主要支持出奔西申的平王。倘若回归到历史语境下,内服王官集团由于辅佐周室,尊奉王子余臣为君,可谓上承西周余绪,在当时实际即代表了“正统”。只不过,这一派别落败于政治斗争,以致地位不复,甚至相关史迹也在东周以后的历史书写中被刻意抹去。相较前者而言,平王及其拥趸者并非承自幽王遗命,原本居于“非正统”的地位,然而经历持续的逐力与政治沉浮,最终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,作为“支系”取代了“主流”。
按照《系年》记载,晋国作为外部势力插手王位继承事务,已是王子余臣在位的二十一年。是岁,晋文侯率师攻灭携惠王于虢,周室陷入了长达九年的“无王”阶段。为了弥补这一权力真空,晋文侯直接主导废立之事,前赴西土迎纳平王,拥立为君。在此期间,晋人与虢公、郑伯为代表的王朝世族势力,恐怕也达成了某些政治妥协。于是三年之后,王室整体东徙成周,平王最终实现了命运的逆转。基于以上分析,晋人、西申以及“伯硕父”之间的种种联系,便不难浮现于眼前。首先,西申作为申后母国,自始至终是拥护平王的,毋庸赘言。“伯硕父”既与西申缔结政治婚姻,则与平王并为申人之甥,显然同样也是倾向于平王集团。晋文侯先是消灭平王的政敌携王,继而亲自拥立平王,奉为正统,并最终直接推动了东迁的完成。以此看来,上述三方都是平王的坚定支持者,而晋文侯既然亲赴西土迎立平王,可见晋与西申、“伯硕父”所代表的西北边域势力,即便未尝结成同盟,其关系无疑也是颇为融洽。那么,“伯硕父”夫妇之器埋藏于晋国贵族墓地的现象,便可通过两周之际各种政治势力的亲疏离合,而得到合理的解释。至于最终确立内在联系的关键,则仍要关注羊舌墓地的考古研究。

发掘者结合墓地的文化特征、地理位置及墓葬形制规格等因素,指出羊舌M1组与北赵晋侯墓地M64组的M63、M93组的M93存在明显的继承发展关系,由此判断M1、M2约当两周之际至春秋早期,时代上承北赵晋侯墓地,应是一代晋侯与其夫人的合葬墓。其说可从。而随葬子硕父鼎的小型墓M5,正位于M2南墓道的西南侧,性质属于M1、M2的陪葬墓,说明M5墓主身份当为晋国贵族,与晋侯夫妇的关系较为密切。据简报介绍,子硕父鼎出土之际,摆放在椁室内部接近墓主头端的位置,伴出者尚有青铜盘、匜各一,年代亦在春秋早期。这组盘、匜内部均有铭文,其中匜铭刊布较早,分别见于《晋国霸业》等展览图录及《铭图》14999号著录,后经学者重新考释,可将其内容移录如下:
唯王三月丁丑,大(太)(师)氏姜作宝盘。其万年无疆,子子孙孙永宝用。其敢又(有)夺,则卑(俾)受其百央(殃)。
铭文言“太师氏姜”自作铜器,希望子孙后代永远保有,并对他人可能的夺器行为施以诅咒。按周初太公望封齐之后,其后裔一支留佐王室,承袭太师之职,于是“以官为氏”。故此“太师氏姜”当系“父氏+女姓”的自称形式,其人正是姜姓太师氏之女。
2021年,M5出土的这组盘、匜及子硕父鼎,共同聚首于“吉金耀河东:山西青铜文明特展”。笔者经过现场目验原器,可以确定盘铭与匜铭内容相同,彼此仅行款略异,说明其本系成套之物〔图三〕,均是女性贵族“太师氏姜”生前的自作用器。考虑到盘、匜最终随葬于同墓,仍然保持着组合状态,不难推断M5的墓主恐怕就是“太师氏姜”本人。联系M5与M2的空间位次来看,这位已经出嫁的姜姓太师氏之女,与M2墓主的关系无疑最为亲密,然而墓葬规格的明显差异,又反映出双方社会地位的悬殊。那么综合种种因素考虑,M5墓主的身份极有可能属于晋侯夫人的媵妾,即她是作为陪嫁而来到晋国,所以去世后祔葬于羊舌墓地,也就十分顺理成章。

〔图三〕 太师氏姜盘铭文 春秋早期 曲沃羊舌M5出土 作者摄

如是,子硕父鼎同太师氏姜盘、匜组合在羊舌M5的共存关系,便可从血缘纽带与地缘政治两个角度进行综合考察。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齐、许、申、吕由大姜。”韦昭注:“四国皆姜姓也,四岳之后,大姜之家也。”是谓齐、许、申、吕俱为姜姓,同出一源,皆因大姜而受封。至于西申之女的“申姜”,与齐太公后裔“太师氏姜”既是同宗,二者互有往来聘问,本就合乎周人的文化传统。若从贵族个体上升到邦国乃至政治集团的层面,以申人为首的“西土势力”与晋文侯显然属于同一阵营,双方对王朝继统问题持以相近立场,尤其是在拥立平王的过程中,可谓勠力同心,为平王践祚和周室存续立下赫赫之功。由是观之,“申姜”不惜割舍所持礼器,乃至将其作为馈赠之物,致送给嫁入晋国公室的姜姓太师氏之女,此举不仅彰显出同宗之谊,同时也是晋人与“西土集团”结为盟好的绝佳见证。考虑到子硕父鼎不甚符合“同姓相媵”的特征,那么该器流入晋国最有可能的途径,无外乎即同姓宗亲之间的賵赙,因而得以作为“太师氏姜”的随葬品,最终置于墓主之侧。

鉴于本文所探讨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关系,与两周之际晋国史事多有相涉,至此不妨附带论及羊舌M1组的墓主问题。如前所言,羊舌墓地与北赵晋侯墓地在时代上前后衔接,所以M1墓主的身份推定,不仅要结合墓葬本身的年代、形制规格、随葬器物等因素及其他若干特征,很大程度上还要兼顾北赵晋侯墓地的位次关系。关于北赵晋侯墓地年代最晚的M93组,学界对其归属一直存在争讼,分歧主要集中在晋文侯和殇叔之间。曲沃羊舌墓地发现后,研究者围绕M1墓主身份展开讨论并提出新见,具体观点大致可归纳为文侯、昭侯或更晚的某位晋侯以及曲沃一支的桓叔或庄伯等若干种。笔者倾向于M1组为文侯夫妇的合葬墓,现在诸家所论要点之基础上,参以己见,将理由略述如次。
首先,观察地理位置。羊舌墓地位于滏河南岸的岭地上,西北方向距北赵晋侯墓地仅4.5千米,西南至古曲沃所在的闻喜上郭遗址,直线距离则接近50千米,可见羊舌墓地与北赵晋侯墓地的关系更为密切。揆情度理,彼时正值“曲沃代翼”阶段,面对国内复杂的政治斗争形势,曲沃桓叔和庄伯既无必要、也不太可能远葬于晋都附近的羊舌墓地,似当予以排除。
其次,对比墓葬形制与规格。北赵M93与羊舌M1、M2均为中字形墓,设有南、北斜坡双墓道,内置积石积碳,体现出两周之际晋国高等级墓葬的基本特征。但相较而言,羊舌M1在整个墓地中规格最高,其规模远胜前者,与晋文侯的地位颇为匹配。反观作为北赵M93合葬墓的M102,不仅墓室面积狭小,而且取消了墓道之设,总体规格明显偏低,既与晋侯墓地的成制相违,亦与文侯夫人的身份不甚相称。
第三,分析随葬器物及文字资料。羊舌M1、M2被盗扰严重,无法提供墓主的有效信息。北赵M93出土五鼎六簋组合,虽为随葬铜礼器的核心,却均未铸有铭文,同样无从证实墓主身份。反倒是同墓伴出的一对铜方壶,铭文显示作器者为“晋叔家父”,有别于其余各墓普遍出现“晋侯”字样或具体的晋侯名字;而同人所作之晋叔家父盘,则与晋侯邦父鼎一并出自北赵M64。从人名称谓看,“邦父”和“家父”取字含义相关,二人应是兄弟行,一般认为“邦父”即晋穆侯之字,故“晋叔家父”或可对应文献中的“殇叔”。按《史记·晋世家》载穆侯卒后,“弟殇叔自立,太子仇出奔”,可知殇叔一度摄居晋侯之位,那么他在主持穆侯丧礼之际,以器致奠其兄而随葬于墓,也是合乎情理的。但需注意的是,比及文侯过世,断无理由仍用殇叔之器陪葬,却不见本人的一丝遗迹,所以北赵M93墓主为文侯的可能性甚微。
第四,考察墓葬的附属遗迹。羊舌M1墓室南部和南墓道上,分布有大规模用牲遗存,目前已清理227处。发掘者将上述遗存视作祭祀坑,孙庆伟先生则认为当时并未形成“墓祭”制度,判断其性质属于盟誓坑,所论更有理据。此类坑状堆积在北赵晋侯墓地便已出现,其中M64组有27座、M93组有14座,若论数量、规模及打破关系的复杂程度,仍以羊舌M1组为最,表明晋国贵族曾在当地频繁举行盟誓活动。而这种现象,往往与现实政治和社会关系的紧张有关,对于墓主身份具有暗示作用。设若羊舌M1为文侯之墓,那么上述众多的墓前盟誓遗存,基本都形成于“曲沃代翼”的历史背景下,自可视作“晋始乱,故封桓叔于曲沃”的后续产物,适与昭侯在位阶段晋国的内部环境相吻合。
第五,审视墓地布局。相较羊舌M1、M2的位置,北赵M93组僻处整个墓地的西北一隅,埋葬的位次走向颇不寻常。据简报介绍,北赵M93、M102局部打破西周晚期文化层,而M93的南墓道还打破一座西周晚期小型墓葬。有学者由此认为,按照墓地的原先规划,M93组所处位置恐怕不在兆域之内,这是很有道理的。如果说,墓葬选址带有一定的非预期性,那么其间往往经历过某些突发事件,这样就很容易联想到殇叔的废立。史载殇叔在位四年,即为文侯率其党羽所袭,考虑其人既能自立为君,必然在晋国内部拥有政治势力的支持,而文侯正值继位伊始,也有安抚人心与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,因此仍同意以晋侯之礼安葬殇叔,其实亦在情理之中。只是相较其余诸墓,M93组不仅孑然置于兆域之外,夫人墓的规制也有降杀,从中犹见贬抑的意味。另一方面,文侯之所以改葬相距不远的羊舌墓地,除了北赵墓地空间有限,恐怕也是对“嫡庶失序”的过往心存芥蒂,于是干脆另辟墓址,避免在位次安排上陷入棘手的境地。
最后,基于子硕父鼎铭文及其出土情况的考察,不难发现当中反映出“西土集团”和晋国之间的密切联系,恰与晋文侯在位期间的历史背景若合符节。而伯硕父鼎所言器主服事的“辟王”,极有可能正是平王,至于诸器的具体断代,显然也以春秋初年为宜。准此,根据平王、“伯硕父”夫妇及“太师氏姜”等人物的共时性特征,并结合羊舌M5对M1组的从属关系,亦可推断M1墓主当以晋文侯最为合适。我们知道,著名的传世器晋姜鼎(《集成》2826),乃是文侯夫人所作,早年即遭盗掘出土。现在看来,无论该鼎是否来源于M2,“晋姜”“太师氏姜”及“申姜”的人物关系,均可对应羊舌墓地的具体遗存而得以展现。
综上所论,曲沃羊舌墓地出土的子硕父鼎,不仅有助于揭示平王东迁前后不同势力集团的分合与互动,继而丰富两周之际晋陕地区政治联动的历史图景,同时亦可为推定羊舌M1系晋文侯墓提供关键线索,其意义即可见一斑。

附记:笔者参访“吉金耀河东:山西青铜文明特展”期间,得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黎婉欣女士的帮助,谨致谢意。

[作者单位:南开大学历史学院]

(责任编辑:何   芳)

本文完整注释信息请检阅纸本期刊正文。

文章由作者授权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

欢迎读者阅读、选购纸本期刊。

敬请阅读:

赵庆淼:《曲沃羊舌墓地出土子硕父鼎的意义——兼论曲沃羊舌M1为晋文侯墓》,原文刊载于《故宫博物院院刊》2023年第10期。

故宫院刊学术期刊公众号

长按,识别二维码,欢迎关注

天猫

故宫博物院

出版旗舰店

立即抢购

微信

故宫博物院

微信故宫书店

立即抢购

长按,识别二维码,选购纸本期刊

《故宫博物院院刊》

出版周期:月刊

国际标准刊号  ISSN 0452-7402

国内统一刊号  CN 11-1202/G2

语种:汉语

开本:16开

国内邮发代号:2-411,国外发行代号:MO101

每期定价:25元

订阅方式:

1、邮局统一订购

     国内邮发代号:2-411

2、线上订阅购买

    天猫淘宝旗舰店:ggcbs.tmall.com

    店内查找“期刊悦读”,选购

    点选上文二维码,通过天猫旗舰店或微信书店下单订购

投稿方式:

投稿链接:

https://ggbw.cbpt.cnki.net/EditorCN/Index.aspx

更多学术信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:

故宫博物院院刊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故宫博物院院刊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